半岛全站·(中国)官网平台
NEWS
◆新闻中心◆ 分类“幸福BG真人系”迎来第一批优秀毕业生!
时间 : 2023-06-10 11:17:39BG真人2019年9月,习发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浙江坚决贯彻,迅速行动。从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八次全会作出“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的战略部署,到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下达“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新任务新要求,浙江在幸福河湖的道路上,思路愈加清晰,步伐愈加坚定。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加快构建全域高品质美丽幸福河湖网,2021年至2022年,浙江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厅,择优选择江河流域基础较好的22个地区开展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如今,第一批11个试点县已经从“幸福河湖试点学院”顺利毕业,成为全省幸福河湖领域的“先进生”和“示范生”,为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积累了经验!
两年来,TA们紧紧围绕“全线构建水安全体系、全域提升水生态环境、全面彰显水景观文化、全新挖掘水生态价值、全民参与水智慧管护”五大任务,加快构建县域高品质幸福河湖网。
两年来,TA们以县域母亲河、重要湖泊为重点,打造标志性成果,推进美丽河湖、水美乡镇建设,串珠成链、连片成网,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产业发展带、安居乐业幸福网,形成一批幸福河湖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
两年来,TA们推动河湖改革创新,在河湖管护体制机制、生态价值转换、河湖资源保护利用、数字赋能、行业融合、产业发展、水利投融资等方面交出了高分答卷,形成一批系统治水的理论和制度成果。
两年来,TA们累计完成河道综合治理784公里,新建、改造堤防护岸497公里,新建、改建堰坝215座,创建文化景观节点206个,新建绿道27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75平方公里,新建、提升改造水库21座,新建、提升改造闸站26座,建设水文化载体62个,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价79条,完成投资44.5亿元,投资完成率105.4%。
建设幸福河湖成效展示窗口。建设全省首地首次以“幸福河湖”为主题的展示中心——幸福河湖展示馆。展示馆与“浦江治水馆”联动,以幸福河湖带动“全域美丽、乡风文明、幸福和谐”为主线,展示浦江幸福河湖的建设历程、工作做法、成效经验以及“未来幸福河湖”建设前景展望。
河湖治理“五不三增二保留”。提出“望、闻、问、切、评”五字法,通过诊别河湖健康问题,逐步建立河湖健康档案,组建“河湖医院”,对河湖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工程建设严格实施“五不三增二保留”生态要求,即“不搞大拆大建、不砍原生树、不动河道沙、不铺硬质护坡、不浇大体量砼,全力保护河道生态要素;增加绿色植物BG真人、增加生态配水、增加亲水设施;保留滩林边滩等河流自然特性、保留河道古文化”。
以水为媒打造十里寿昌共富之路。大力挖掘农村自身资源,发展集镇业态转型、农村乡旅产业开发。通过寿昌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工程,对整个寿昌江寿昌镇段进行提升,新建农业产业园配套设施、环寿昌江绿道体系、高田畈半岛产业带及“AAA”级景区山峰村、大塘边村和桂花村景观提升。作为浙江省千年古镇复兴第一批试点的梅城段,2022年已接待游客 100 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余元。
打出水文化传播组合拳。以建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带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文旅复兴人文河道建设,把昔日的粗放型环境建设成为具有新安江水利水电文化、九孔泄洪、浙西诗路文化、寿昌江七里岗治水精神、中国池塘文化博物馆、严州古府文旅复兴等文化明珠串联的文化彰显、和谐共生的唯美水环境。
一座城一个生态产品,打造全域美丽大景区。通过“清水入城”工程、水环境整治、十字港水系综合整治项目等河湖治理工作,切实提升全域旅游环境,推动钢琴小镇、万鸟园、新市古镇等文旅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德清大剧院等新地标建筑,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打造许多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村庄。吸引了多个项目入驻,如总投资约1亿元的莫干山镇农业孵化项目,每年为老百姓带来租金收入 30 多万,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 10 万元,实现“猪棚变金棚”、“叶子变票子”的乡村振兴之路,带动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德清高端乡村旅游业,形成精品民宿高端体验度假集聚区。
成功探索湿地碳汇交易。建立湿地碳汇交易平台,开展湿地碳汇收储服务,推动形成“湿地培育-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生态富民新机制。同时依托全省首批低(零)碳试点街道和首批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先行基地的德清下渚湖街道,首创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创新推出四款湿地碳汇系列贷款在碳汇生产端、收储交易端、企业需求端形成全封闭内循环资金支持体系,并于今年 5 月完成全省首笔湿地碳汇交易,以每吨 58.83 元的价格购买下渚湖湿地 1 万吨碳汇量。
南北湖滨水产业带建设。省级美丽河湖南北湖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2021至2022年期间,当地投入1亿多元,开展南北湖滨水产业发展带涉及河湖建设,包括南北湖风景区中湖塘维修工程、南北湖(东大门-胡家湾)景观附属工程、方家湾生态修复工程、东海村生态修复工程、北里湖湿地二期工程,进一步发挥南北湖对周边产业的促进作用。2022年预计滨水产业带产值达到2亿多元。
水下森林推动碧水绕村。在“碧水嘉兴”行动的背景下,当地启动“碧水绕村”建设,其中水下森林是重点,主要通过种植四季常绿的沉水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营造优美的水下森林景观。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食物链,打造成一个虫控藻、鱼食虫、草净化的完整的系统,恢复生态平衡,提高自净能力,实现从浊水态到清水态转变。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完成《北仑区岩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建立了市场化、多元化的岩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遵循“权责对等、合理补偿”原则,强化街道水环境保护的属地责任,以街道为责任主体,以岩河流域关圣桥断面(新碶、大碶交接断面)和岩河桥断面(入海断面)实测的结果为依据,开展岩河流域、重要入海河流断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探索;补偿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完整的水环境治理责任闭环。
变废为宝促进协调发展。利用原先矿山开挖后留下的凹陷式山体结构,新建坝体拦水,建设干岙水库,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材料、缩短施工周期,目前已顺利完工。同时结合上阳片天旱雨涝的自然灾害隐患,通过修建引水隧洞、拦水堰坝等方式,将上阳片汛期雨水引流至干岙水库,既实现水库作为应急储备水源的功能,又满足了该片区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需求,后期可结合北仑精品线路开发旅游观光等内容。
依托祥符荡打造滨水人居未来城。通过“以水为脉、以绿为底、以田为景、以善为魂”的嘉善特色融合未来城市理念,优化城乡格局,与水共生共荣,构建世界级滨水人居未来城。以样板区嘉善西塘-姚庄“未来幸福水乡”县域风貌区为例,高标推进祥符荡清水工程,持续打好城乡发展的生态环境基底;严格落实河湖管理责任,构建规范高效的河湖管护网;提升改造河道两侧,构建多元功能和谐亲水圈。
全民参与生态绿色加油站。以先行启动的姚庄镇为例,推行“三治积分+金融赋能+生态绿色加油站”模式,建成长三角首批生态绿色加油站,构建了激励引导村民齐心为生态绿色“加油出力”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突出生态绿色指数,将水生态环境管护的行为列入到考核指数中,以“绿色+”模式丰富积分内容;以中国银行生态绿色联名卡为载体,为村民家庭开立积分存储专属卡,以“金融+”模式畅通积分兑换;依托数字网络技术,连通 18 个行政村的生态绿色加油站,以“智慧+”模式强化积分监管。
综合施策农村池塘换新颜。组织开展农村池塘整治,通过系统性的池塘清淤整治、统筹水生态环境和渠系治理、水岸同治以水造景等举措,推动农村水系连通,实实在在改变了当地池塘面貌,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万田乡荷花塘整治,助力农村环境提升,家庭农场和农家乐日渐兴起,成为度假休闲新风尚。
数字赋能提升河湖感知力。积极探索“智慧化”治水模式,通过完善监测监控感知单元、打造统一的河湖长制数据仓、提升河湖长制智慧应用平台等措施,实现管理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人防+技防”实现“人人是河长,时时护绿水,处处成风景”。
水旅融合让“美丽”被看见。实施桥下斗圩区整治工程,进一步挖掘水文化、做好水经济。在生态湿地公园内部,沿景观步道设置水文化走廊,设立文化展示窗,讲述长兴特色水文化。依托小陈渎村历史文化村的打造,梳理溇港肌理,一展“横塘纵溇”经纬交错的水利工程遗产原貌。深度融合“太湖龙之梦”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生态旅游,逐步形成集原生态展示、农耕文化、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滨水景观群,同时进一步提升河湖管理,强化“互联网+治水”智慧治水管水的河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借势借力统筹八方资源。借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允许各地类调整优势,做好水域调整,优化河湖水系脉络;以圩区整治、中小流域治理为抓手,通过新开河道、打通断头河联通水系,促进水体畅流改善水环境;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建设、水利等多部门资源,解决土地调整促进项目落地;通过中小流域治理及圩区整治,优化水网改善河道水生态及岸边水景观;依靠美丽城镇及精品村建设,系统提升镇区及村庄景观美化打造公园节点;结合水文化调查成果及圩区文化挖掘,因地制宜打造亲水文化景观。
特许经营拓展融资渠道。将“水网”工程与新建自来水厂、全域土地整理等项目组合形成松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试行“投、建、营”一体化、统一运作。“项目包”总投资 31.5 亿元,其中水网投资 28 亿元、水厂投资 2 亿元、全域土地整理首期投资 1.5 亿元,分 10 个批次滚动开发。通过创设净水交易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特许经营收入作为投资回报,吸引三峡集团参与工程投资、建设及运营,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 17 亿元。
挖掘保护水遗产,河道成为藏宝图。开展松阳全县域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摸清现存遗产数量、分布情况、保护利用情况等“家底”,累计完成普查项目 611 项,选取独山驿站、白龙堰、青龙堰、鹰嘴潭、午羊堰、金梁堰、力溪湖、水文化公园、白沙高速桥等点位进行水利科普和历史文化呈现布展。重点关注文化类遗存,包括传说、诗歌、榜文、碑记,挖掘特色古代堰群水利管理文化,通过世界灌溉遗产申报,水利博物馆提升改造等项目,讲好松阳水故事,促进全县优秀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态利用。
打造珍珠小镇滨水活力休闲带。挖掘珍珠文化、湿地文化、耕读文化、圩湖文化、“水官”文化——刘光复“圩长制”等,使得河湖成为文化展示的窗口。通过河道的生态及绿化景观改造,利用珍珠小镇珍珠湖,打造珍珠小镇滨水活力休闲带,形成串联南北向活力节点的滨水活力休闲带;通过河道水系沟通梳理,串联服务起珍珠小镇核心圈和生态湖畈核心圈。通过清淤等措施提升水质,美化水生态,以水系串联米果果小镇和白塔湖湿地公园,实现景区连片,形成旅游产业带,助力旅游经济增长。
1+1+N,打造新时代治水“枫桥经验”。涉水矛盾不上交,多途径解决基层诉求;管水平安不出事,创新多层次保平安;治水服务不缺位,探索多维度“零距离”。致力打造“1+1+N”(即1个基层政府+1套组合拳+N个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水新格局BG真人,形成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新型社会共治模式。
立足特色,建设千峡明珠。充分利用九龙乡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同时结合九龙蓬勃发展的中蜂产业,提高九龙居民生活品质,发展旅游、积极打造一个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结合九龙廊桥文化、渔灯文化及九龙山地质公园发展需求,整合资源,发挥九龙本土文化特色,完善服务配套;多元化配置乡村业态,满足九龙乡本地休闲需求及外来游客旅游需求,打造“千峡明珠、九龙公园”。
挖掘优势,美丽河湖催生美丽经济。2021年4月创新推出“绿谷普惠贷”贷款产品,在“生态贷”产品基础上,后台接入“绿谷分”评价数据,获取相关分数和等级,自动测算额度和利率,实现综合生态信用评价与贷款额度、利率有机关联;急流水域救援培训向多科目综合培训和青少年研学延伸,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培育出渤海镇千峡湾生态园;多点位挖掘水资源,培养水产业,带动水经济,吸引外出创业乡贤反哺家乡,带回资本 6.8 余亿元,开发建设集垂钓、婚纱摄影、水上娱乐、皮划艇培训等于一体的千峡湾农文旅基地。
来源:厅河湖处,钱塘江中心,建德市水利局、北仑区农业农村局、德清县水利局、长兴县水利局、嘉善县水利局、海盐县水利局、诸暨市水利局、浦江县水务局、柯城区水利局、松阳县水利局、景宁县水利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